Friday, August 6, 2010

如何認識自己?



華梵大學哲學系 冀劍制



有人說﹐「認識自己是最難的」。真的嗎? 如果你去街上隨便找人問: 「你認識自己嗎?」我想許多人會說﹐「當然啦!」。 但或許有些人會說﹐「不﹐其實我並不了解自己。」 如果你繼續追問這些人﹐「你為什麼認為你不了解自己?」他們大都無法回答你﹐他們實際上並沒有能力看到自己不了解自己的思路歷程﹐但是﹐他們可能只是聽說認識自己很難所以相信自己並不認識自己﹐或者他們可能聽說﹐承認自己不認識自己是件不簡單的事情所以就以為自己不認識自己﹐用這樣的方式來判斷自己是否認識自己或許比那些無法看見自己不認識自己而誤以為自己認識自己的人還要糟糕﹐因為他們不是用面對自己內心的方式來了解自己﹐他們甚至連自己以為自己認識自己都不知道。



如果真實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我想很少有人真的覺得他們不認識自己。相反的﹐看看你四周的朋友﹐你可能會發現﹐大多數的人並不了解自己但卻以為了解自己﹐甚至﹐你可以看看你的過去﹐你會發現過去的你也不太了解你自己而卻也誤以為了解自己﹐但是﹐你卻很可能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現在的你了解自己。這是不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呢?



認識自己真的很難﹐而難的地方並不在於「人類很難了解」﹐因為我們可以相當程度的了解別人以及了解過去的自己﹐難的地方在於人對自己當下的掌握﹐在自我內觀(introspection)的當下﹐我們很難發現我們其實正在經歷一種自我迷失的過程﹐一旦我們無法發現這種不認識自己的現象﹐我們無法朝向認識自己來進步﹐許多思想上的死結阻斷了我們對自己的掌握﹐因此﹐大多數人在認識自我這個部分並不隨著經驗而成長﹐相反的﹐有可能隨著錯誤解讀的經驗增加而越來越不認識自己。



你如果想要認識自己﹐你必須先能夠知道你並不認識自己﹐注意﹐是真的知道而不是自以為是的知道﹐也不是想當然爾的知道。然而﹐這種真的知道卻是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最困難的地方。有人可以合理地推理出自己並不認識自己﹐例如﹐



「我知道大多數人不認識自己﹐而且我也常常發現我以前不認識自己﹐但是﹐大多數人和以前的我都以為認識自己﹐那麼﹐我可以很合理的相信﹐即使我現在覺得我認識自己﹐但是實際上﹐我並不是真的認識自己。」



這是一個合理的推論﹐但這推理的唯一用處只是加強你邁向認識自我的意願﹐實際上﹐你還是不確定你是否認識自己﹐換句話說﹐你還是沒有看到自己不認識自己的思維過程﹐那麼﹐你還是無法發現問題所在﹐因而也就無法真正朝向認識自我的路線前進。



認識自我的關鍵點在於發現自己並不認識自己或所謂的自我迷失的思路過程。然而﹐在談論什麼叫做自我迷失的思路之前﹐我們必須先弄清楚什麼叫做自己並不認識自己或自己認識自己?



當我痛的時候﹐我感覺到痛﹐我說我正在經歷痛。在這個層次上﹐我們的確認識自己。當我想吃炒龍鬚菜時﹐我想到龍鬚菜的畫面和彷彿嗅到它的美味﹐我知道我正在想吃龍鬚菜﹐在這個層次上﹐大多數人也還是認識自己。當然有時我們會說謊﹐明明痛的要死卻硬說不痛﹐這樣的情況並不是不認識自己﹐因為我們的內心知道痛﹐只要我們內心知道事實的真相我們就算認識自己了。那麼﹐在哪些層次上﹐人們通常會開始不認識自己呢? 我想提出兩個主要的層面﹐一是跟價值判斷有關的個人人格特質的把握﹐二是我們對「人性」的了解方式有很大的問題。



一. 天生的人格特質



在我們的教育中﹐我們被洗腦相信許多人格特質是很壞的﹐具有這種人格特質的人都是壞人﹐我們也用這樣的觀點來批評別人。這樣的價值觀促使我們強烈的相信自己沒有這種人格特質﹐所以我們即使有這樣的特質也會被我們自己的下意識給否認﹐這樣的心態與認知習慣阻礙了我們對自己的認識。



例如﹐「小偷」是很不好的詞彙﹐沒有人喜歡被當作小偷﹐即使是以偷東西為業的人也會有其特別的說辭而否認當小偷是其天生的人格特質﹐例如﹐「這個社會的人對不起我所以我才去偷的﹐並不是我天性想偷。」 小時候﹐當我們發現班上有一個小偷偷了同學的東西時﹐我們就會覺得這個人天性不好﹐喜歡偷東西﹐然後覺得他是一個低等的人。這樣的社會價值觀讓我們無法接受自己其實具有小偷的天性。然而﹐事實上﹐從某個觀點來看﹐每一個人都是潛在的小偷。即使是極端富貴﹐極端有權位、名譽甚至極端善良的人都不例外﹐就像人會痛一樣﹐這是人類天性。人類有將自己喜歡的東西佔為己有的慾望﹐當然﹐大多數人不會這麼做﹐尤其是有錢人隨隨便便就可以買一大堆何必去偷呢? 這是一個理智的解釋﹐但是﹐人的天性並不隨理智的合理不合理而改變﹐理智可以讓一個人不去做「偷」的舉動﹐但無法讓一個人抹除偷的慾望。例如﹐「痛」的主要作用或許是讓我們避免自己受傷害﹐但是﹐治療牙齒的時候痛就沒必要了﹐然而﹐痛卻不會因為它在那時沒存在必要就不痛了﹐人的天性不會隨著理智的判斷而改變。我們一生帶著這樣的天性﹐偷或是不偷的行為不是決定在一個人的天性﹐而是決定在我們的自由意志是否跟隨著這個天性。



既然大家都有這樣的天性﹐我們就不能譴責小偷有著不好的天性﹐我們也沒有必要對自己有這種天性感到有什麼大不了的﹐當有一天你無意間發現自己有這種天性時﹐你也用不著去否認﹐也不用驚慌﹐因為問題不在你﹐而是我們的道德教育為了阻止我們去偷東西而傳遞給我們的錯誤知識。



我們必須認識我們的各種心理現象才可能認識自己﹐而這些心理現象或天性無法經由推理來發現﹐必須經由對內心脈動的瞬間把握。我們一旦去否認自己具有這類心態﹐我們就不可能在這種心態出現的瞬間捕捉到它﹐在那一瞬間我們會自然的否認它的存在﹐如果你能看到這種瞬間的自我否認的思路﹐你就發現了人是如何在認識自我中迷失的了。



除了偷的慾望﹐每一個人都會害怕﹐每一個人都會怕黑怕鬼怕痛怕死怕打針﹐每一個人都有喜新厭舊的心理現象﹐每一個人都有好逸惡勞與欺善怕惡的傾向﹐每一個人都有忌妒、自私、貪懶、歧視窮人、猶豫不決、以及名利薰心的天性﹐但是﹐這些都沒什麼了不起﹐因為天性並不能主宰一個人﹐許許多多的價值觀造就了我們不敢面對也不敢承認我們的天性而導致我們下意識的自我否認﹐這樣的心態阻止了我們對自我的了解。



我們可以藉由別人的某些行為的解讀發現別人有偷東西的濫天性﹐或膽小怕鬼的峱種樣﹐甚至自私自利的醜陋心機﹐但是我們不會用相同的方式來解讀我們的行為﹐因為我們通常看不見自己這方面的內心世界﹐然後我們會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來譴責別人。而且﹐我們越是譴責別人就越害怕面對自己與別人相同的天性。當我們了解到這是所有人的天性時﹐我們就不再覺得這些是值得譴責的天性了。但我們必須突破這道自我否認的心防才能看見真正的自己。



然而﹐當我們用「天性」或「人性」這些詞的時候可能帶來了很大的誤解﹐這好像是說﹐一個人表現的很自私、追求名利、怕黑以及有忌妒心等等都是很天經地義的﹐所以一個人去偷東西也不該受譴責。這樣的理解卻又是錯的。在道德上﹐我們還是可以用價值觀來歌頌勇敢與大公無私﹐這並不是說他們沒有那些不好的天性﹐而是說﹐他們的意志或德性已經超越了膽小與自私的天性而獲得了道德上的成就﹐當然我們也可以譴責小偷或是膽小鬼﹐但不是譴責他們的天性﹐而是譴責他們受了這些天性的奴役。事實上﹐是不是一定要做這些歌頌或譴責在道德哲學的各種理論間是有爭議﹐我唯一想在此釐清的是﹐即使要譴責也不是譴責天性。



二. 對「人性」的了解方式



然而﹐除了對自我的認識有問題外﹐我們對「人」的普遍了解也很有問題。當我們藉由對人的錯誤認識來解讀自己的行為時也會造成自我的迷失。例如﹐如果我們認為一個人有小偷的天性﹐我們會覺得這個人無論到那裡都會想偷東西。這樣的理解是錯的。在本文所說的人的天性或心理現象並不是在任何時刻都存在的﹐例如﹐一個有膽小天性的人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很膽小﹐有時在某時刻例如突然被激怒時﹐一個人可能會變得很勇敢﹐這種天性只是說﹐這樣的心態會在某些時候在我們的內心產生而已﹐一個有膽小天性的人並不是時時都處在膽小的狀態﹐而有偷東西或好色天性的人並非時時都在尋找獵物。



如果有一天我們發現有一個人做了一個自私的舉動﹐我們就會覺得他是一個自私的人﹐然後覺得這個人的天性很不好﹐這也是一個錯誤的對人性的解讀﹐因為每一個人都有類似的天性﹐而且幾乎沒有一個人從小到大能夠完全阻絕這類天性的誘惑﹐即使是最了不起聖人也會有意志力薄弱的時候。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不該對某個人的某個錯誤行為耿耿於懷﹐我們需要學會去原諒別人﹐就像有時我們也需要原諒過去的自己以及別人的原諒一樣。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勇敢也是每一個人的天性﹐不需經由任何訓練﹐人總是會有勇敢的時候。不喜歡偷東西也是天性﹐即使自己真的偷了東西﹐在不可能被捉到的情況下﹐我們也可能會感到不安。對自己的勢力眼感到羞愧也是天性﹐當你發現你正在歧視一個穿著破舊衣服的可憐小女孩時﹐你可能會很痛恨你自己的這種想法。而主動犧牲自己的利益也是天性﹐每個人都有想當義工並在義工活動中獲得快樂天性。同情心也是天性﹐我們自然而然會對可憐的人產生同情心。在某些時刻﹐我們可能自然的引發出這些念頭或心理狀態﹐至於會不會真的依據這些念頭去行動就另當別論了。



或許由於比較沒有心理障礙的關係﹐大多數的人可以很容易的看見自己像是勇敢這種可歌可頌的天性﹐然後覺得自己有勇敢的天性﹐而且因為理智上相信勇敢與膽小是衝突的﹐人們認為一個人的天性若是勇敢則不會膽小﹐所以強烈的相信自己沒有膽小的天性﹐這樣的思想陷阱再一次的阻礙我們發現內心的想法與感受﹐阻礙了我們對自己的認識。



天性是多面向的、複雜的、動態的、而且是難以表達的﹐即使你和我有完全相同的天性﹐即使我對天性的了解是完全的﹐你也不能期望可以藉由我的文字轉達來完全了解你的天性﹐你必須自己去發現它、學習它。人在成長之後開始改變﹐自我不再只是天性的組合﹐而是一個更為複雜的個體﹐在這個時候﹐沒有人可以幫你認識自己﹐你必須觀察自己內心的所有想法和心理變化來認識自己﹐注意﹐這種觀察是一種直覺式的內觀﹐絕不是一種推理式的把握。透過這種直覺式的內觀﹐我知道我正在牙痛或想吃龍鬚菜﹐我並不是因為看到我的下額腫起來才推理出我的牙痛﹐我知道我想吃龍鬚菜也是透過我的直覺知道﹐這並不需要任何推理。當我看到一個要好的同學的成績比我好﹐我覺得忌妒﹐這個心情在內心出現的瞬間被我捕捉到﹐我藉由這個認識來發現我對這樣事情的忌妒感﹐即使我走過去微笑的跟他說「恭喜恭喜﹐你好厲害」。這並不表示我沒有忌妒的念頭﹐這也不算什麼虛假﹐我們憑什麼表現出自己的忌妒讓人感到不舒服呢? 我可以透過推理知道自己至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不受自己的忌妒感所控制﹐但是﹐我不能透過推理發現自己的忌妒感﹐要認識自己就必須學會瞬間直覺的捕捉內心的各種現象。



依據這個分析﹐我們可以開始去學習接受自己、認識自己﹐當某些念頭在腦中浮現時﹐去觀察它們﹐它們都是每個個人的一部份﹐你一點都不用擔心看見自己的壞念頭﹐如果那些念頭是你的天性﹐那麼﹐大家也都會有一樣的天性﹐唯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你知道你有這樣的天性但別人卻不知道他們也有這樣的天性﹐從這個步伐開始﹐你就朝向認識自己的旅程邁開一大步了。



在你企圖用直覺認識自己的旅程上﹐有一天你或許會很驚訝並且難以接受的看到自己有個很卑鄙的想法﹐而且在那一瞬間你同時看到你的下意識自動地去否認、忽視、找理由搪塞、或是找藉口開罪。當你發現這種下意識的自我否定的思路過程後﹐你就算真正知道自己並不認識自己。這一個步驟使你超脫了一般人而進入了哲學層次﹐就像從夢中醒過來一樣﹐真正的人生就將從這個點展開。
用一生許下修道的承諾;
用一生實現辦道的愿力;
用一生完成渡眾的責任;
用一生承擔濟世的使命;
用一生圓滿生命的因緣;
用一生成就眾生的慧命;
用一生廣結來世的善緣;
用一生學習寬恕的課程。

Sunday, June 27, 2010

敬業樂業

敬業的意思是「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及「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們對於各種職業,沒有什麼分別揀擇。」。
樂業的意思是「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Monday, June 7, 2010

"Why you should bother about recognition? Bothering about recognition has a meaning only if you don´t love your work; then it is meaningful, then it seems to substitute. You hate the work, you don´t like it, but you are doing it because there will be recognition; you will be appreciated, accepted. Rather than thinking about recognition, reconsider about your work. Do you love it? — then that is the end. If you do not love it, then change it!" OSHO

Saturday, September 19, 2009

娱乐,是自娱还是娱人。娱者乐也。娱乐就是要制造轻松环境,松弛紧张心情。娱乐圈就是能够给人们带来这种身心感受的职业群体。娱乐圈的操业准则是要以大众娱乐为价值核心,否则就会演变成圈内人的自娱自乐。是自娱还是娱人,这是娱乐圈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看看身边的电影电视节目就会知道,娱乐圈里的人们似乎更愿意忙着去自娱自乐,且乐此不疲。
娱乐精神,是娱乐还是精神。娱乐本没错,人人皆求之。问题是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或者常态的娱乐。娱乐就是狂欢,就是颠覆,就是挑战禁忌吗?娱乐精神就是颠覆精神吗?我不这样认为。娱乐是需要精神的,至少需要人性的光辉和人文的关怀。舍此之外,娱乐将会走向无无聊、肉欲、破坏的轨道。可见,缺乏的精神的娱乐只不过是在满足感观甚至肉欲的刺激。
要娱乐精神不要愚乐精神。娱乐精神应当是现代人适应飞流社会的一种生存状态,是排解生存压力、表达人生态度的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要敢于讽刺、幽默与消解,去发挥笑的力量。看看眼下国人的娱乐形式,大多有跟风之势,唯缺乏自主的娱乐精神。娱乐精神不是追逐时尚,更不是愚昧跟风,首先应当是找到自己。有句话说得好:鲜有奴才的娱乐。
在这个多元的世界,每个人心中都会对娱乐精神有一个颠覆想象的定义,而这个世界也无时不在展示着各种娱乐精神。篮球在这个世界中,就在以各种花样百出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娱乐精神。
大卫,斯特恩说过,NBA就是一场游戏(Game)。这个世界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50多年来奉献给人们的不是一种竞技,而是一种娱乐,围绕着它的一切也都带有强烈的娱乐色彩,进尔与之演绎有自己特色的娱乐精神。
娱乐就是颠覆。娱乐精神就是颠覆精神。
娱乐的最高境界就是狂欢,而狂欢的最高状态就是忘记恐惧和死亡。
娱乐的最核心本质就是挑战禁忌,是宣战的前期铺垫。
通俗来讲,娱乐就是“玩”。
玩就是不工作,不生产,不劳动,不神圣,不严肃,不敬鬼神和人物。
娱乐就是以无聊反对有聊。
一般而言,审美有价值取向,有雅俗之别,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审美评价标准;游戏有角色定位,有自愿参与的主体愿望和要求,有特定的游戏规则,有以公正性为追求目标的裁判体制。而娱乐则从来都是利己主义的,尤其在当下社会,娱乐已经完全从经典走向了民间,从附着功能走向了主导价值,从手段途径走向了终极目的。由此,在娱乐活动中裁判和选手合而为一,娱乐的成功与否,既不是媒体和记者说了算,更不是明星说了算,而是由娱乐者即观众或读者说了算。具体来说,出版看发行,网站看点击,影视看收视票房。说穿了,所谓的娱乐精神成了最符合功利主义目的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
问题在于,当所有的文艺形式——如文学、影视、舞蹈、相声等——全部都围绕娱乐兜圈子的时候,钞票就成了唯一的衡量尺度,什么审美趣味、艺术成就、思想深度等等,全部都被消解和解构,一切的严肃和崇高都成了多余,成了被取笑的对象。所有荒诞行为的存在理由就在于,娱乐永远是多数人说了算的。然而,我们知道,真理并不总是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当年,希腊人就是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处死了苏格拉底,巴比伦人就是通过民意反映的准则,把桂冠加在了妓女头上。多数并不总是正确,即便一种娱乐习惯已经被多数人所认可,也并不意味着就代表了正确,更不意味着它代表着正义和公理。
古人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试看今日之域中,人人炫富,个个追星,不屑报国,不思济贫,这就是所谓的娱乐精神!

Saturday, August 29, 2009

1.容忍别人等于善待自己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3. 刘备, 庞涓----不能容忍的人,往往落下自取灭亡的下场 蔺相如和韩信-----心胸开阔,顾全大局 对比论证的关系4.容忍,就像潺潺的清泉,洗去你心中的污点;就像和煦的春风,抚平你灵魂的褶皱;就像温暖的阳光,让你的心胸开阔明朗。5. 德国学者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跟“容忍他人,等于善待自己”是一个意思。身体是自己的,气坏了可不得了,不值得。还是容忍一下吧。佛学里还有这样一个典故“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目前做不到能容忍他人,有时候大道理人人懂得,但是做起来却有很大的困难,今天还为室友的话生气了一天,情绪低落。不过我会希望自己能容忍他人,也会把它最为一种准则。宰相肚里能撑船,容人是一种肚量。 我想老师会希望你回答能容忍他人。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瑜临死时说的。周瑜至死仍未明白,自己和诸葛亮在才智上并没有多大的差距,而是缺少了诸葛的大度,因为这,他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感慨和痛惜。缺少容忍,你的心胸就会狭隘,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事,自己生闷气,又何必呢?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我们这个以宽容为美德而著称的神州大地上,容忍就像串串美妙的音符,把人生交织成一曲和谐的乐章。这让我们清醒地知道了一个真理:“容忍他人,等于善待自己!” 也许你觉得容忍是懦弱的一种表现,但是我们回顾历史,那些不能容忍的人,往往落下自取灭亡的下场。蜀帝刘备因为关羽、张飞之死,失去了一向宽容的美德,而与昔日盟友吴国反目成仇,最后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命丧白帝城;庞涓因不能容忍孙膑的才智比自己略高一筹,而狠下毒计,但最后自己被孙膑杀得大败,拔剑自刎。可见容忍并不是懦弱,相反,如果你拥有容忍,说明你心胸开阔,不会斤斤计较,能够顾全大局。历史上也不乏其人:赵国的蔺相如与廉颇,原先是“仇人”,廉颇觉得自己功劳比蔺相如大,官却比他小,因此心中不平,而蔺相如处处容忍,以大局为重,最终使廉颇认识到自己的小肚鸡肠,和蔺相如化敌为友,于是历史上又多出了“将相和”的美谈;韩信,也许我们看到的是他辅佐刘邦创下霸业的辉煌,但又有谁能有他忍受“胯下之辱”的博大心胸呢? 容忍,就像潺潺的清泉,洗去你心中的污点;就像和煦的春风,抚平你灵魂的褶皱;就像温暖的阳光,让你的心胸开阔明朗。容忍他人,等于善待自己。朋友们,让我们学会容忍,因为它能使你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其妙处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先后选取了刘备和庞涓、蔺相如和韩信的事例为论据,各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构成了怎样的论证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可能的情况下,议论文也讲究语言的活泼流畅,本文就是如此。请你从文中选出一句你认为活泼流畅的语言,并把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理解“容忍他人,等于善待自己”这句话的?平时你能做到“容忍他人”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ursday, August 20, 2009